青师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师要闻 - 正文

张银生:感动温暖我的美文

发布时间:2014-05-08 作者:张银生 点击:[]

感动温暖我的美文

张银生

2014年5月7日

前些日子,我请假陪妻子外出求医二十余天,回来后办公桌上的报纸已是堆积如小山。我如恶补功课的中学生,在各种事务、会议之余,见缝插针地细细翻阅,在享受着油墨清香的同时,亦享受着丰富大脑、开阔视野、积累知识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一习惯,我已坚持了多年。凡是因公因事外出回来,必定将办公桌上积压的报纸一一翻阅。在细细地翻阅中,我读到了载于4月11日《人民日报》的一篇美文­——《或无大师,却有良师》。作者是必赢官网人文学院的年青教师才让卓玛,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深深打动了我。短文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以及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对家乡的深情,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每一个爱学校、爱学生的师大人都会被感动。

是的,学校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办学条件还比较艰苦,没有享誉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大咖”、“大腕”也不肯轮流登台演讲,但学校有数以千百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教书为事业,以育人为追求的良师,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师大的良师们,成就了师大的发展和辉煌。作为一个师大人,应为有众多的良师而自豪,应为自己是良师而骄傲,应为自己身处这样一所虽然条件艰苦、待遇有限却能培养出良师的学校而心存感恩,心向明天。

我向大家真诚推荐这篇千字短文,请大家细细地阅读品味,感受体会。思索教书育人的真谛,感悟敬畏事业的精髓,思考一个师大人,在今天,在学校给你提供的人生舞台上,应该怎样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去创造学校发展新的辉煌。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身许太阳般光辉的职业,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承载莘莘学子美好梦想的重任,我们应当不断地努力,孜孜以求;不断地拼搏,有更多的担当;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学路值得,无怨无悔,把每一个学生都送到更远更远的追梦路,不愧教师。(作者为必赢76net线路官网党委书记)

或无大师,却有良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1日 05 版)

才让卓玛

2009年,我回到家乡青海的一所高校,站在了新闻系的三尺讲台上。

这里的生源差不多一半省内、一半省外。班里最远的学生来自广西,从大西南来到大西北,穿越大半个中国,每年寒暑假的往返路途令他苦不堪言,在铁路网上订票系统没推出之前,他经常只能是一张站票连着一张站票。我常常想,如此辛苦奔波的求学路,是否值得,尤其是在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西北高校?

学校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新校区还没建成,更不像北京的一些同类高校那样拥有堪比省级电视台的演播室;没有几十年办学积淀的实力,更没有享誉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没有充足的经费,讲坛上没有学界“大咖”、业界“大腕”轮流登台讲演;学校所处的地方,也非国内传媒业较强的区域,提供给学生就近实习和就业的场所屈指可数……我时时疑惑:缺乏竞争优势的我们,能把学生们送到多远?

意义存在于些小的努力之中。当我看到一位老教授为指导周末的学生社团活动而精心准备时,当我得知系主任想方设法为学生四处推荐实习单位时,当我听闻几位前辈用个人津贴资助学生出版刊物时,当我获悉一位年轻老师多次主动联系旷课学生并指导其完成作业时,当我了解到一位班主任送生病学生到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时,我心中豁然:学生们的求学路是值得的;而我的教学路,注定要有更多担当。

老教授经常用一位毕业生的话勉励年轻老师:这里或许没有大师,却有良师。这一评价,是学生在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品格点赞,也是在为教师队伍里我这样的新人打气。正是“良师”的激励,我和其他年轻的班主任们尽量把每周日的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我们用心地聆听老教授的讲课以提升教学技能,我们拜托在北京、上海等知名媒体工作的同学寄来最新的案例资料……

学生一届届毕业,那位广西同学在网络空间里秀出了地方两会记者证,考上村官的学生吐槽自己的加班经历,梦想当主持人的学生出现在地方电视台新闻直播中,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学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分享喜悦,还有学生为着跳不跳槽向我咨询……看着他们走上事业舞台,我的心中充满欣慰和温暖。

如今的我,为了充电,再次离开家乡攻读博士学位。朋友们经常问我毕业后还回不回去,我每次都会毅然决然地给出肯定答案,每一次,老教授的话总会浮现在脑海里。是的,我要回去,甘做一名良师。(作者为必赢76net线路官网讲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