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下载专区 > 正文
第二专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2019-07-04 00:00:00 来源:  作者: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doc
文件类型: .doc 84376c18be4c553acc70189ee9baae8e.doc (284.00 KB)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批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设计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20181030

   

 

【教学目的】·· 3

 

 

 

【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3

 

 

 

 

 

【教学方法】·· 3

 

 

 

 

 

【课时安排】·· 3

 

 

 

 

 

【课堂教学思路】·· 3

 

 

 

 

 

【课前】·· 4

 

 

 

 

 

1.布置阅读·· 4

 

 

 

 

 

2.利用学习通手机软件就本章内容做摸底调查。·· 4

 

 

 

 

 

3.学生自主观看视频·· 5

 

 

 

 

 

【课中】·· 5

 

 

 

 

 

教师讲授教案·· 5

 

 

 

 

 

一、本专题逻辑结构及要点内容·· 5

 

 

 

 

 

二、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7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7

 

 

 

 

 

1)国家所有权·· 7

 

 

 

 

 

2)贵族官僚对官田的占有权·· 8

 

 

 

 

 

3)私人业主所有权·· 8

 

 

 

 

 

4)典当业主的部分所有权·· 9

 

 

 

 

 

5一田二主的押租制下的佃农的永佃权和转让权·· 9

 

 

 

 

 

2.中国古代农民构成·· 10

 

 

 

 

 

(1)自耕农·· 10

 

 

 

 

 

(2)半自耕农·· 10

 

 

 

 

 

(3)平民佃农·· 10

 

 

 

 

 

(4)佃仆·· 10

 

 

 

 

 

(5)国家佃户·· 10

 

 

 

 

 

(6)农业佣工·· 10

 

 

 

 

 

(7)农业奴隶·· 10

 

 

 

 

 

(8)富裕农民·· 11

 

 

 

 

 

(9)平民地主·· 11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农民构成·· 11

 

 

 

 

 

1)毛泽东对农民构成的论述·· 11

 

 

 

 

 

2)旧中国始终保持着封建土地所有制·· 11

 

 

 

 

 

三、如何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 13

 

 

 

 

 

1. 对大革命时期“党内合作”的评价·· 13

 

 

 

 

 

2.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评价·· 14

 

 

 

 

 

四、“侵略有功轮”问题·· 16

 

 

 

 

 

1. “侵略有功轮”主要观点·· 16

 

 

 

 

 

2. 对“侵略有功轮”正确分析·· 16

 

 

 

 

 

五、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7

 

 

 

 

 

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人民赢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17

 

 

 

 

 

2.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17

 

 

 

 

 

3.为什么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18

 

 

 

 

 

四、总结·· 18

 

 

 

 

 

【课后】·· 19

 

 

 

 

 

【作业】·· 19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发展规律;深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学生应该明白: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才能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

理论教学课时为4课时,课外实践课时为1课时

【课堂教学思路】

先对本专题做一个整体上叙述,讲清楚教材中本专题的主要内容,然后就几个问题展开讲解,将教材内容融入问之中。

【课前】

1.布置阅读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要求:每个同学写500-800字读书报告

2.利用学习通手机软件就本章内容做摸底调查。

摸底调查问卷

1) 您对这门课程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满意

E.  非常不满意

2) 您对该课程的兴趣

A. 非常有兴趣

B. 有兴趣

C. 一般

D. 没兴趣

E.  完全没兴趣

3) 您对该授课教师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满意

E.  非常不满意

4) 您对这门课程的教材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满意

E.  非常不满意

5) 在授课之前,您对该课程有所了解吗?

A. 完全了解

B. 了解

C. 不完全了解

D. 不了解

E.  老师第一堂课介绍后有了了解

6) 您中学阶段对本学科的知识有所接触吗?

A. 中学阶段接触非常多

B. 中学阶段接触比较多

C. 中学阶段接触比较少

D. 中学阶段没有接触

3.学生自主观看视频

武汉大学教学视频有五个:导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课中】

1.利用学习通学生签到;

2.教师讲授。采用软件学习通,PPT课件讲授;插入讨论题师生互动,比较好的回答班级共享。

教师讲授教案

一、本专题逻辑结构及要点内容

本章共包括三节内容。

第一节包括两目: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基础。主要叙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国情条件(近代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社会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曾经进行过艰苦的探索,主要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阶级来说有地主阶级改革派、农民革命派、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但毫无例外都失败了,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包括两目: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主要说清楚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革命对象(需要推翻的反动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动力(依靠阶级、团结阶级的问题)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共三目: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区别于俄国十月革命,1938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主要搞清楚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反动势力异常强大;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复杂;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推翻主要的敌人。武装斗争主要讲必要性:中国社会没有合法斗争的渠道和场所,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去推翻武装的反革命,同时也说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要说明怎样把以农民为出身的党员教育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党的建设主要说清楚如何把以农民为出身的党员教育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同时要讲清楚要使中国革命取得不断胜利,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二、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农民不仅仅是佃农,而是成分非常复杂,这就需要搞清楚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古代农民构成及其变化》一文中,本人觉得将土地制度划分为五个层级,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1)国家所有权,或说皇帝所有权,即封建王朝对土地的最高、最终支配权。这种权利不是像民间那样表现在对土地的买卖上,而体现在王有土地观念、国家土地政策及赋役制度等方面。

Ø  义上土地是天子所有,并为臣民所接受。都表示土地为国君所有

诗经》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63

秦始皇所宣布的“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标校本,第一册245

唐人陆贽议论说:“夫以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农夫之所为;而兼并之徒,居然受利。

——陆贽:《鲁宣公奏议》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论兼并之家私敛重于公税》

施行有关田地的种种制度,力求实现土地王者所有的理论。许多朝代都宣布:仁地制度,诸如授田、限田、限民名田、屯田、占田、均田、更民田制度等。包括土地买卖权、赐予或收回土地的权利。土地允许还允许买卖,这是国君有土地所有权最高权利的表现;金的“拘刷良田”给女真人,清朝的“圈地”, 明朝皇帝以良田建设皇庄等,这些都表现了王权对土地的最高权利。

王莽新朝下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汉书》卷99《王莽传》,第124111

24卷《食货志》,第4册第114

强占私田为官田。政府将百姓、官僚的私田,通过诸种手段占为官田。

一是刮田,即政府以清查官田、荒地为名,把私刚搜刮为官田,如金朝大定间刮地,见到皇后庄太子务的名称,就认定那个地方是官地,百姓有土地凭证,也无效应。二是廉价强买,实际同于强夺。如南宋贾似道的买公田。 三是因奸民投献,而以民田为官田。元人吴某某伪称有宋高宗吴皇后遗留的汤沐邑,献给国家,其实皆编户恒产,连数十万户,户有田皆当夺入官”[28]。牵连到几十万户之众,朝廷并不顾恤。

实行垦荒和禁止抛荒政策。国君在特定的情形下,允许农民开垦国有地和荒田、无主地、有主而抛荒地,一定时间后就成为他们的私产。不少王朝实行过垦荒政策,而以明朝初年规模最大,影响的农民最多。仅据《明史·食货志》的记録就有以下数起:洪武朝迁徙太湖区的苏、松、嘉、湖、杭五府的无田者四千余户,往耕临濠,给牛、种、车、粮,以资遣之,三年不征其税

民人依身份所有的土地不得与其身份相分离,如明代将民人区分为民籍、军籍、灶籍,他们所拥有的田地分别是民田、军田、灶田,这些田有定额,不得短少,军田不能卖为民田,反之民田也不许卖为军田。

向田地所有者征发赋役。政府的征收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印象是赋税出自垦田,徭役源于户口人丁,这种理解原没有错,但是这两项基本上都出自于田地,诚如宋人张方平所说:以两税输谷帛,以丁口供力役,此所谓取于田者也”[30]。因田地而有赋和役,徭役也因田地而来。无田者佃耕,也有役,到清朝实行摊丁人亩制度,力役完全摊人田亩,徭役全部由有田者负担,因此,徭役从总体上说也是出于田地。徭役在很长时间里大大重于赋税,役表示服役者对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役重则表示依附关系严重。政府征收赋税的依据,除了她的管理机构的性质之外,能对土地所有者有那幺大的控制权,还在于她拥有土地的最高层所有权。

2)贵族官僚对官田的占有权。官田为国家所有,来源名目很多,领受官田的是贵族官僚,拥有支配远、使用权、出租权,收取庄田上的收获物,他们没有买卖权,但是偶尔也有拥有买卖权的,如北魏世宗将以前诸帝所赐官田,允许受赐人随意买卖。

如明代,“宋元时人官田地”“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壖(ruan)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予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唐代品官的职分田,自十二倾到一倾半不等。

官田的军屯和民佃,都要按成本应军役或纳租,受田人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切必须亲自耕作,不得转佃,没有支配权和所有权,年久情况下,政府开恩,将民佃之田归承佃人。总之,领受官田的贵族官僚,对这种土地拥有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但基本没有所有权,皇帝拥有所有权,但失去了支配权,从双方来说,土地所有权都不完整。

3)私人业主所有权。私人业主包含不同身份的人,有贵族、官员、平民、半贱民乃至奴隶。前述贵族官僚有国君的赐田、职田等官田,他们还有私田,是通过买卖(或含有攘夺成分)、接受投献等形式获得的。贱民、奴隶有田产,当然是极少数,是那些贵族官僚的大管家,即所谓豪奴,或者是不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人的贱民层中的个别富人,拥有田业。平民中除了属于民籍的人,还有少数商人、手工业者。私人业主的所有权体现在土地的买卖权、转让权、租赁权、使用权、典当权诸方面,但是这些权力并不完整,受到国家多方面的干扰,如不得卖给法定圈外的人,不许不耕作,政府可以强制收买等。

4)典当业主的部分所有权。典当是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过渡形态,原业主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和实际上的部分所有权,承典者取得使用权和到时不赎的优先购买权,出租权,以及对土地的转当权,实际拥有部分土地所有权。

5一田二主的押租制下的佃农的永佃权和转让权,一定程度地分割土地所有权。明清时代出现押租制,即佃户要向田主交纳押金,才能取得佃种权,但是地主因此不能随意撤佃,令佃农获得永佃权,同时可以把这种佃种权出卖,若这样,又有一个花钱买佃者,对此田主不得干涉,而且业主出卖土地,新主不得换佃。

出租土地而生活在农村的人(地主和小土地出租者),不事生产,家中没有有功名或做官的人,要向政府交纳税粮,没有脱离农业,他们算不算农民?用今天阶级分析方法看,他们不下地生产,不能算农民,然而古代政府士农工商四大类民人分类法,把他们归类于农,属于农产,也即民户。而且从等级观点来考察,他们是平民,与农民是一个等级,看来他们是有土地、有田赋而不耕作的农户,不妨也视作农民,将农产也看作农民,似乎有些勉强,但是这种农产不如此当作农民看,也是忽略了她们是交纳田赋而又被政府当作农民和平民的历史状况。把土地出租者纳入农民概念中,是同土地多屑级所有者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将有助于认识与她共存在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佃农关系,认识与她同是土地所有者的自耕农的关系,以及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地主、自耕农与国家的关系,与农民运动的关系。

     此外,有一点需要明确,农民是四民的主体,四民中的士,是“德能居位”的、“学习道艺者”[44],是未出仕的人,还属于民的行列,处于四民中的首要地位,但主体应当是人数最多、居于主要行业的农民。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即农民是庶民的主体,《史记·货殖列传》讲到无秩禄的素封之家,说“庶民农工商贾”云云[45],众所周知,农工商是庶民,不必多说。春秋时楚国子襄讲到晋国各种人都安于职守时说,“士兢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商工皂隶不知迁业”[46]。径直把农民称作庶人,可知农民是庶民中主要成分。

     至此,是否可以认为,古代的农民是庶民、也是四民的主体,其主要成分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以及以业农为主而兼营商业、手工业的人,务农兼出租田地或兼雇工经营的人,没有功名的农村土地出租者也算到农民的概念中。要之,一切与耕地、与农业生产有关系而又不是其它职业或身份的人都属于农民范畴,不宜于把农民看得太单纯,以为只是种田人。

2.中国古代农民构成以自耕农、佃农为主体的农民构成

农民的社会构成,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1)自耕农。自耕农,自身拥有耕地,通常可以自种自食,身份上属于平民范畴,是良人,国家的主要纳税人,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半自耕农。与自耕农有基本相同之处,唯自有田地少,不够耕种,需要租佃一些耕地,或者家内有人要出卖劳力,才能维持家庭生活。

(3)平民佃农。佃农与自耕农一样,在古代社会始终存在着,无地的农民为求生存,赁地耕种是一条最可行的道路,于是成为佃农,无论官、私佃户、都要交纳大致相同的地租。

(4)佃仆。与平民佃户并存的是佃仆,他们与主家有人身依附关系,大多实行劳役地租制,或缴纳实物地租,然而附加地租很重,要在交租之外到主家无偿服劳役,依然受地主较强的人身控制。

(5)国家佃户。屯田户、占田户、营田户等耕种国有土地的农民,历代皆有,在汉代就是税民公田的种公田而纳租的农民。她们中有的人身份是军人,元代,尤其是明代,军屯特别多,虽是屯军,受军籍管制,然而因为垦种政府土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国家佃户。

(6)农业佣工。没有或丧失土地而受雇于农业经营者的人,是农村中的赤贫人家。古代始终存在这种人,宋代庶民地主经济发展之后数量增多;在古代经营地主制不发展的社会环境里,这类人数量不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远远不是农民的主流;她们因在主家做工时间多寡的不同,区分出长工、月工、短工等类型。

(7)农业奴隶。将奴隶使用于农业,是在封建社会裏保存的奴隶制度的残余形态,秦汉时代屡见不鲜。吴荣曾在《试论燊汉奴隶劳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文中认为:秦代奴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田野上服役的西汉时女奴也被驱使于田地之上

(8)富裕农民。自家生产,还有余田,雇工经营,或者将余田出租,向政府承担赋役,是平民身份,财力上比自耕农富裕一些,比地主又不如,经济收入主要靠自家劳动,属于劳动者行列。

(9)平民地主。出赁土地收租的人,身份上差别巨大,有皇族、贵族、官僚、绅衿、平民、半贱民、奴隶之别。平民地主,他们向佃户收取地机的同时,向政府交纳赋役。他们人数不多,却与自耕农同是田赋的主要交纳者,她与自耕农同是国家的主要关注对象。他们属于平民身份,无法定特权,只是和佃户关系中属少长关系中的长者,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中,他们一定程度地控制佃农。

上述农民构成的九种因素,从生产劳动角度讲,主要成分是属于平民身份的自耕农(含半自耕农)和平民佃农,其次是依附农(佃仆、佣工)。从影响社会变化的视角看,自耕农、平民地主、和佃农最重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农民构成

农民同盟军问题是无产阶级战略策略中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农民曾起过重大的作用,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以及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在所有三次资产阶级起义中,都是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

1)毛泽东对农民构成的论述

 

毛泽东论述农民构成,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主要区分了自耕农(划分到小资产阶级)、半自耕农和贫农(划分到半无产阶级)、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划分到游民无产者);其次表现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论述了: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糟得很好得很的问题;是否是“痞子运动”;组织农民协会的问题。不仅分析了农村的阶级构成,而且具体考察了湖南农民运动开展的主要情况。

2)旧中国始终保持着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民主革命阶段,正确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封建关系占据统治地位,农民是主要群众,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封建的土地制度对广大农民长期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正是中国被侵略、被压迫、贫困落后的根源,也是中国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

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存在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缺乏土地,被迫将自己劳动收获物的一半以上缴纳地租,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地主阶级的国家还要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和提供无偿劳役。地主阶级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特权,可以随意打骂甚至处死农民。在这种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中国农民过着极端贫困的奴隶式的生活,他们曾逼迫举行过大小数百次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历代农民起义都夺回了一些土地,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学家范文澜,曾把地主和农民争夺土地所有权的问题,看作是“研究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钥匙”。

根据19276月发表的《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农民部土地委员会报告》估计,无地少地(十亩以下的)的农民,占农村人口的75%,仅占有土地6%;而占农村人口14%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81%。又根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综合各地的典型材料对抗日战争前中国土地的占有状况所做的估计,地主约占有50%以上的土地,地主和富农合计约占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人民却总共占有约20-30%的土地。

——见《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9-200页。

——见柴树藩等《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38

结论:1917年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世界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并不是无产阶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他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着,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但在当时中国人数占比少,占绝大多数中国人口的是中国农民,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必须去团结农民,建立工农联盟,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同样需要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同时农民也有革命性的要求。而要得到农民的支持,必须要满足农民的利益要求,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土地革命的方式,赢得了农民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支持,同时农民也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三、如何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大革命时期的党内合作,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党外合作。

1. 对大革命时期“党内合作”的评价

对大革命时期党内合作的方式,理论界绝大多数学者持肯定评价。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接受共产国际提出的党内合作的方式,除了因为从组织上必须服从的因素外,还因为“这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国共合作,“就能够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这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又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从低落的工人运动中走出来,在广阔的革命天地中锻炼和发展自己”。“党内合作”不是造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它是中国革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符合实际的选择,已取得相当的成功,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亦出现对“党内合作”的否定评价。90年代中期以后,否定的评价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有的学者认为党内合作形式是单方面地服从孙中山需要的产物;是共产国际为了维护苏俄利益的产物;是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忽视共产党的产物;是共产国际强迫中国共产党接受的。这种方式虽有积极作用,但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妨碍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争取领导权的斗争;限制了中国共产党独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必然导致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破裂和革命的失败。

我觉得刘晶芳《新民主主义革命研史研究若干难点热点问题》中的观点比较中肯:认为从当时国共两党的实际情况看,党内合作不是最好的合作方式,但恐怕是唯一可行的合作方式。合作的结果对两党都曾产生过积极的意义。两党都得到了发展,中国革命的进程也大大推进了。但是这种方式本身确实存在弊端,使共产党很难处理好与同盟者的关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况且既是一种策略,就有一定的时空范围,从合作之日起就决定了一定有分离之时。重要的是根据形势发展和国共关系的变化,及时决断是继续合作还是退出。对于幼年的共产党来说,要准确地拿捏国共关系分合的火候,是力所不能及的。尤其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制约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党在处理国共关系上进退失据的主要原因。

2.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动、坚持和胜利准备了决定性的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形成的以两种社会制度合作抗日为特征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下形成 的。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的最终实现,中共中央于1937 2月发出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联合抗日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列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多年来主动提出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化和系统 化,表明取消两个政权对立的状态,集中表达了全国各阶级团结抗日的普遍要求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得到了一部分国民党领导人的赞同。825,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红军改编命令。92,由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在抗日救国的共同基础上化敌为友,再度携手。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特殊形 式的合作。其显著特点是没有统一的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各自保持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各自实行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遇事由两党代表磋商谈判。通过这种合作,保持了全民族的团结,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要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

一是合作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共两党不但在根本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上是对立的,而且又各以一定的军事和政 治力量作为后盾,从而使这种对立始终具有实力较量的性质。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情况下,在民族危机异常严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具有建立合作的共同基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维护申国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为了抵抗来自外部的压迫,国共两党实行有条件的合作是必要的。但是这种 合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双方之间的对立性质。它实质上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阶级联盟,是两党在对立中的合作,在合作中的并存。

二是由国共两党对抗日的态度和纲领的不同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和 日本的战斗是民族间的生死存亡的战斗,所以,坚持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一切活动,曾拟定了一 《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但被蒋介石拒绝。后共产党又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号召全面抗战,全民抗战。国民党于19383月制定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申述了抗战只是政府的行为和职责,反对全面抗战,更反对全民抗战。由于这个纲领内容模糊,满足不了动员全国人民抗日建国的需要,因而也未被共产党全面接受。 所以国共两党就没有一个双方一致承认和遵守的共同纲领,而是各有其纲领,且两个纲领互不相属,双方各自执行自己的纲领,这也使两党难于形成一个共同参加的组织,仅仅是以互相承认和遇事协商的方式来确认的。

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经验教训也很难再进行党内合作。

四、“侵略有功轮”问题

 

 

 

1. “侵略有功轮”主要观点

1)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侵略宣传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思想,欧洲开始进入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

2)英法等国在世界上的扩张侵略给那里的人们带去了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封建平衡。

3)英法西葡等的侵略还开发了很多人类未知或知之甚少的地方,如南北美洲

4)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侵略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如秦侵略六国

5)二战后苏联对其他国的侵略给那里带去了社会主义

6日本侵略,解放了亚洲人民 香港回归是一个错误,香港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完全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功劳.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被打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侵略对于中国来说是合理的、有功的。尤其是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委员长、原防卫厅长官野吕田芳成称东南亚国家的独立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结果。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侵略有功论

2. 对“侵略有功轮”正确分析

1)鸦片战争及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西方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作用只是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并且随着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它们在政治上践踏中国主权,经济上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上侵略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买办文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2)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目的不是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根本目的是从操纵中国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政治利益。

3)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使中国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国之所以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所以,当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需要西方帮助的时候,西方殖民者反而去扶持作为他们控制中国的“代理人”的袁世凯北洋政府。

4 侵略有功论只是将原有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进行了极端化的分析。本质就是把西方殖民者对弱小国家的奴役、压迫和血腥的掠夺所带来的客观正效果无限地夸大,从而为其侵略寻找借口,作为其进行侵略的美丽外衣,抹杀其进行的赤裸裸的掠夺和奴役的罪行,只是侵略者为了逃脱道德的谴责和责任的掩饰而已。

5西方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几乎使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使中华民族蒙受了从未有过的“苦难与屈辱”。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的总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不能因为血泪的历史成为过去,而忘记过去发生的一切。

五、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人民赢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时代不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从世界政治总格局来看,由资产阶级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他们不愿意放弃在中国的殖民利益,更不希望在国际上出现中国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国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他们的力量异常弱小。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远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敌人强大;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受到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同时也受到军阀官僚的压榨和剥削,几种合力,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利困难,经常处于破产倒闭的危机状态之中。、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革命性的要求,希望改变中国社会的状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同时由于在经济上他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导致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脱离革命,站到反革命的一面。总体而言,是经济的两面性,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两面性。

2.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由中国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不仅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五四运动前夕达到200万人),他们所处的地位,使其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同时由于中国无产阶级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的中心城市,尤其是聚集在这些城市的大企业中,这种情况有利于他们形成一只强大的战斗力量。

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应注意四点:(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2)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3)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一项内容,那么为什么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革命的两面性,但与官僚资产阶级相比,他们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系较少,他们具有革命性的要求。

其次,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说,他们与封建地主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较为进步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从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来看,也需要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中国处于过渡时期,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仅仅靠国营经济史不够的,还需要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来推动社会生产,创造进入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所以,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

因此,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团结他们,经济上要保护他们。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四、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课后】

1.  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教学答疑1小时。

答疑;

讨论题: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B.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2.总结教学不足之处、效果及心得。

3.利用作业平台布置相关作业。

【作业】

A.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B.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C.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D.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刘静芳.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若干难点热点问题.

2.中国古代农民的构成及其变化

3. 毛泽东思想概论44个热点问题

 

         

必赢76net线路官网党委宣传部  邮箱:qhsdxcb@163.com     联系电话:0971-6317827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920*1080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